这2种肉是“补血王”,但吃错伤肝易致癌、招来寄生虫!
红枣、菠菜不补血,真正补血的是......众所周知,所谓补血,实际上是补铁。而食物中的铁有两种形式:血红素铁和非血红素铁。血红素铁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如红肉、动物肝脏和动物血等。它们的平均铁含量可达10~30毫克/100克,且在人体内吸收率较高,如红肉可达30%,动物肝脏类高达35%。
而非血红素铁则主要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如红枣、菠菜等,其铁含量和吸收率都普遍较低。以菠菜为例,其含铁量仅为猪肝的1/8,吸收率只有1%,而且它的草酸含量较高,还会干扰铁吸收。所以,总的来说,在补铁食物中,最奏效的是红肉、动物肝脏和动物血。
看到这,无肉不欢,尤其是深爱红肉和猪肝的的朋友们,内心狂喜有没有?且慢!先别高兴得太早,红肉和猪肝确实是补血好食材,但如果吃错了,你可知身体要付出什么代价?
吃红肉、猪肝犯个错,伤肝易致癌、招惹寄生虫,很多读者看到这,难免一头雾水,寻思着这是怎么回事。
其实,这一切要从红肉和猪肝本身谈起~先说红肉——根据生肉的颜色,肉一般被分为色深的“红肉”和色浅的“白肉”。红肉主要包括猪、牛、羊等哺乳动物的肉;而白肉主要包括鸡、鸭、鹅、鱼、虾等非哺乳动物的肉。
不过,这种分类方法并不十分完善,因为所有动物均含有红肉和白肉,只是含量不同而已。所以,红肉白肉只是一种粗糙的称谓,大家可别钻牛角尖。下面才是大家要关注的重点↓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宣布,将红肉归入“2A类”致癌物。研究人员分析吃红肉、白肉对健康的影响发现,过多摄入红肉可增加男性全死因死亡风险、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以及肥胖的发病风险。
这是因为,和白肉相比,红肉中含的脂肪多,并且其中的饱和脂肪酸多。脂肪可为人体提供能量,但如果能量摄入过多,会增加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其中饱和脂肪酸摄入过高,还是导致血中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的最强因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通俗地理解为“坏胆固醇”,其升高会增加患冠状动脉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此外,猪牛羊等肉中都可能存在绦虫。若为了鲜嫩,没煮熟透就吃,或习惯吃五分熟、七分熟等,都有感染寄生虫的风险。
以猪带绦虫为例,如果是成虫寄生在肠道里,会引起腹胀、腹痛、营养不良、乏力、疲倦、贫血等症状。如果是幼虫,要看寄生在哪个部位。若是在脑内,人会出现头痛,癫痫发作。如果寄生在眼睛,严重会引起失明。
接下来说说猪肝——猪肝风味独特,营养价值高,是很多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味。但不可忽视的是,猪肝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隐患,比如:作为解毒器官,猪肝中难免会残留一些带有毒性物质的血液、胆汁,甚至还可能有寄生虫和重金属等。
如果吃猪肝前没有漂洗干净,炒制时追求鲜嫩口感未煮至熟透,久而久之,人体内就会积聚起越来越多的毒性物质、寄生虫等,那么伤肝毁肾、招惹癌细胞是迟早的事。此外,猪肝的胆固醇含量很高,可达380毫克/100克。而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胆固醇摄入量,每日需小于300毫克。正因如此,猪肝成为了很多人饮食中的“雷区”,尤其是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患者。
这么说来,咱们再也不能愉快地吃红肉、猪肝了?
倒也不是。
要知道,食物对健康的影响存在着量效关系,也就是说,食物对健康的影响取决于吃的食物量及食物的成分。
所以,正常吃点红肉、猪肝,于身体有益无害。只有经常吃、大量吃、没煮熟透就吃,才会增加患病得癌的风险。
下面分享一些健康吃肉及猪肝的注意事项吧~这么吃,既可享受美味,又安全健康
1科学选购及烹调
①要选择新鲜、可靠来源的红肉和猪肝。
②用流动水反复冲洗它们,特别是猪肝。
它是猪的解毒器官,必要时可把猪肝先切成片,在水盆中轻轻抓洗,反复换水至水清,以彻底清除残存于肝血窦和肝管内的血液、胆汁及有毒物质。
③切忌为追求鲜嫩而“落锅即起”,烹制时间要尽量长一些,以免给寄生虫、毒素等可趁之机。以猪肝为例,要将猪肝煮至完全变成灰褐色,看不到血丝。
2控制摄入量、合理食用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成年人每天吃动物性食物的量:畜禽肉类50~75克,鱼虾类50~100克。
至于猪肝,每周吃3~4次,每次50克,一般不会造成当日胆固醇摄入量过高。
吃猪肝时,可搭配大豆及豆制品。这是因为,大豆及其制品中的豆固醇,能在肠道内与胆固醇争夺结合位点,从而减少胆固醇的吸收。
注意:胆固醇与饱和脂肪酸协同起来,更易形成高血脂。
因此,吃猪肝时,不要同时吃动物油、肥猪肉、全脂奶等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食物,这样对血脂影响会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