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症数值不稳定,该怎么办?
临床上,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最常遇到的问题就是,血小板数值起起伏伏、不稳定,反复不愈。这也是最让患者纠结头疼的问题。有些患者即便是在用药期间,也会出现数值忽高忽低。
目前西医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激素药物是首选治疗方案。激素类药物可以在患病初期帮助患者尽快提升血小板数值,但激素类药物不宜常用,它会对患者产生诸多不良反应,比如食欲增加,虚胖,多毛,痤疮,骨质疏松等等。
因此,用足量足疗程后,要逐渐减量药物,直至停药。减撤激素的时候,每周复查血常规,减撤5mg,如果在减撤过程中,血小板数值不稳定,可暂不减药量,等病情稳定后再逐步减量。
血小板数值为什么不稳定呢?
1、根本病因
患者自身免疫功能紊乱,形成抗自身血小板的抗体,这种抗体结合于血小板上,就会使血小板在脾脏内的破坏增加,寿命缩短,使血液循环中的血小板总体数量下降。
2、血小板减少症诱因多发
例如熬夜、劳累、酗酒、抽烟、感冒等,都会引起血小板进一步减少,从而导致病情反跳。患者要想改善,就必须先保证规律作息,远离不良生活习惯。
3、不遵循医嘱、擅自停药
很多患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血小板升了上来,但回家后就觉得自己反正已经升上来了,没事了,就自己把要停了,造成治疗不彻底,病情反复。
4、治疗方式
西医常规治疗方式为激素、丙种球蛋白、免疫抑制剂、输注血小板、脾切除等。虽然效率高,但停药后血小板很快会再次下降,形成循环往复的怪圈。
归根结底,血小板数值不稳定主要还是,患者的自身机体处在一个免疫机能失衡紊乱的状态,这个时候促进恢复正常的免疫系统尤其重要,需要配合针对性的中医介入帮助促进治愈,同时避免反复。在治疗过程中,告诫病人也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作息习惯,对于病情恢复更有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