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籍”老人拥有北京户口 却存在就医报销难
随着越来越多独生子女在大城市立业成家,他们的父母,也面临着如何养老的两难抉择。
留在家乡,是空巢老人;异地投靠子女,却面临就医报销难。
养老难,对于一部分老人来说,首先难在看病就医。
目前,我国现行城镇职工、城镇居民、新农合三种基本医疗保险制度,2000多个医保统筹经办单位,2000多种医保目录和报销政策。
一个人,可以流动迁徙,医保关系却难以转移接续。医保信息不联网、政策不统一、异地就医报销面临难题。
今年7月、8月,国务院两次发文,提出加快推进医保费用跨省即时结算。新京报记者了解到,国务院医改办已对医保异地就医结算拿出时间表,2015年前全面推开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重点针对退休职工等人群研究跨省异地就医结算办法。
【困境】
不敢看病成新京籍老人常态
这是一个被惠民政策忽视的群体。
他们年过花甲,来京投靠优选的子女,办证若干后,终有了一个北京户口,却无法在京享受基本的养老和医疗保障待遇。
这个群体,被称为新京籍老人。由于没有北京医保,身为北京市民,他们只能自费看病。
2005年秋天,江西的老李随女儿入京落户。当上北京人,逛公园不花钱、坐公交也不花钱,出国玩一趟,办个护照都能就地解决。就是在基本医保问题上不能享受市民待遇。
因老李觉得自己在江西缴纳了医保,而且当时身体还算硬朗,就没有在意异地养老的看病就医费用报销问题。可近两年,老李出现了脑血栓等疾病,花费近万元,但因为李老先生的医保是在江西缴纳的,其医保无法在北京报销,只能自掏腰包。
更让新京籍老人为难的是,各地医保目录差异很大,但不少项目(尤其是门诊费用)是北京医保的报销范围,不符合老家医保报销条件,也得自费。
比如,2012年,北京市不少三甲医院的挂号费改称医事服务费,人次门诊收费按医生级别分别定为42元、60元和80元,较原挂号费翻了8至14倍,北京医保给予定额40元的报销,但新京籍老人只能连同药费全部自付。
如今,老李说起看病这点事,就直摇头。不敢看病,成了很多异地安置老人的常态。
转载请注明:91健康网 http://www.7991.org/
相关推荐:
- [日记]《黄帝内经》等中医典籍对五志、五志过极的论述及胃食管反流与五志过极辨证关系的笔记
- [日记]中医典籍对感冒的病名的来源、病因病机认识及辨证论治的方法概述
- [日记]生命的奇妙之路:3、6、10个月的胎宝宝,身长体重分别是多少?
- [日记]卫计委通知:为高血压制定分级诊疗要求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
- [日记]【疫情监测】湖北139所学校现艾滋感染者涉及武汉78所学校!
- [日记]医疗界多重标准时代将结束吗?看国务院发布2015-2016标准化工作计
- [日记]语言障碍心理疏导法-简介
- [日记]喜报!四川都江堰谢女士38岁弥漫型肝癌晚期治疗康复后食欲增强生
- [日记]【快讯!】海珠一酒楼检出3份H7N9禽流感阳性样本 已启动应急
- [日记]老年男性成艾滋病高发人群 多数在住院时被查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