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科技创新还有赖于科技服务业的孵化
生物医药创新的资本化、国际化已成大势所趋
清科数据库的数据统计,2012年全球生物技术/医疗健康行业共完成并购案例67起,案例共涉及交易额16.95亿美元。在国内,围绕技术和产品的并购,正在加速我国医药产业洗牌。国药集团通过并购打造央企医药航母,诺华制药通过并购在疫苗领域布局。复兴医药并购不断延伸产业链,先声制药通过并购抢占创新制高点。
受环保、土地、劳动力等成本压力和市场空间的制约,全球医药产业链正加剧发生梯度转移。我国具有发展医药产业的多种利好因素,跨国医药企业正以直接投资、内部一体化、虚拟一体化等多种途径加大对中国投资力度。同时,中国正在进入生物医药资本引领的时代,专门做生物医药领域的PE大受追捧。国内新兴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九鼎2012年募集资金50亿元左右,堪称业内标杆。
目前,市场上医药行业的并购才刚刚开始,此类交易会越来越多,资本的持续涌入,将会极大地抬升并购标的估值。资本界人士认为,以各类风险投资为基础的多种融资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了资金与技术创新的对比关系,大幅提高了资金支持创新的效率,分散了创新的经济风险,加速了医药企业创新模式的变化。技术与金融资本的融合是我国生物医药技术转移和转化的关键环节。
随着技术资本化、全球制药工业与中国市场的融合,以及新药开发本身复杂程度的不断提高和药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封闭式的新药研发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制药企业的创新必须在与大学、科研院所、供应商、政府等其他组织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中进行。
中国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主任芮国忠认为,因为专业性强和资本、人才密集的特点,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对于产业环境有很高的要求——不仅要有配套的金融、技术、人才和市场服务,而且要有良好优美清新的环境、高度聚集的产业、自主活跃的创新。
伴随着这种趋势,近年来我国新药技术联盟等科技服务性质的机构和实体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是目前对于医药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力度仍显不足。
医药科技服务业仍被视为科技中介
目前,我国医药科技服务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业内相关各方理解程度滞后,重视不足。这导致了我国在医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上还存在很多不职业、不专业的地方。
科技部2008—2012年共认定了302家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010年科技部借鉴欧盟创新驿站成功模式,启动了中国创新驿站计划。但是科技服务业在人们心目中,依然没有褪去中介的印象。在业内人士看来,目前我国医药科技服务并没有得到它应有的地位和认可。
很多人还认为我们从事的工作还仅仅是‘科技中介’,这说明他们的观念还停留在二三十年以前。芮国忠表示,现在单一的研究主体想要依靠自身完成产业流程,基本不可能。而我们,就可以提供一个平台,让合适的资本、园区、人才、企业等社会力量合理的参与进来。
在英国知名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聚瑞思管理咨询(北京)有限公司的高级经理张涵看来,中国企业在知识产权交易运作上还不够专业。
首先就表现在还在以实物交易的思维看待知识产权的交易,对于后续虚拟权利的使用往往不会在合同中体现。张涵说:其实对于转移知识产权的所有权归属,是有国际惯例的,即由项目开发投资人所有,但是如果合同里没有体现,那可能会吃‘暗亏’。他们接触的一家大型国企,曾委托美方一家公司开发一个大型项目,合同里并没写明设计权转移给谁。结果现在该国企想在原项目基础上二次开发,就拿不到当时的数据,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其次,国内机构对科技咨询服务的认可度不够。张涵说:我们曾经和国内某知名大学接洽合作事宜,他们对于我们运作交易的能力颇感兴趣。但是进入实质环节,该大学只愿等我们谈成项目后再支付咨询管理费用,不愿提前支付。而事前支付在英美等国家很大程度上已成为惯例。因为技术成果的筛选、技术评估、市场评估、分析知识产权地图工作是需要大量时间精力的,没有咨询管理费用,我们很难开展前期工作。
同时,国内企业长期合作意愿不足。国外的技术企业或大学对于和国内企业保持长期合作兴趣浓厚,一方面是为了得到更长期的利润分享;另一方面是为了跟踪技术应用情况,继续改进、甚至进行再开发。但是因为逐利心理,国内企业更倾向于一次买断技术所有权,自己独自负责以后的运作事宜。
充分发挥科技服务业孵化器作用
芮国忠建议,应加大对科技服务业投入和扶持。培育发达的科技服务体系,促进技术研发、创新孵化、技术转移等。政府在进行创新制度设计时就应注重市场导向,进一步鼓励服务业的发展。
业内人士认为,评价科技成果转化的理念应与时俱进。在国内,我们还在大谈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率,而在国际上已经很少使用科技成果转化率这一概念,而是考核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美国对政府投资的研究项目,规定在限定时间内未取得专利成果并投入生产的,政府将无偿获得专利所有权,以此规定来催化科技成果的转化。
据统计,美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20世纪60年代突破70%,70年代更是突破80%,目前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也超过50%,而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贡献率尚不超过30%。因此,不但要注重技术转移效率,更要讲究技术转化的效能。即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和国际科技竞争能力增长的贡献率,实现技术的市场价值和经济效益。
卫生计生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青认为,应着眼市场需求,培育生物服务新业态,对包括生物医药服务业在内的生物服务业这一新的产业业态,应进一步完善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和战略布局,着力解决设计在技术标准、市场准入,行业监管等方面的行业规则和标准规范的制定,在投入、税收、中小企业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政策优惠力度,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转载请注明:91健康网 http://www.7991.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