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 > 精神科 > 失眠 > 正文

中医辨证查失眠

来源:网络采编 编辑:医疗健康网www.7991.org 时间:2015-03-28 阅读::
导读:中医学认为正常的睡眠,依赖于人体的阴平阳秘,脏腑调和,气血充足,心神安定,心血得静,卫阳能入于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卫阳通过阳跷脉、阴跷脉而昼行于阳,夜行于阴。劳逸过度,久病体虚,饮食不节,五志过

  中医学认为正常的睡眠,依赖于人体的阴平阳秘,脏腑调和,气血充足,心神安定,心血得静,卫阳能入于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卫阳通过阳跷脉、阴跷脉而昼行于阳,夜行于阴。劳逸过度,久病体虚,饮食不节,五志过极,均能使心神不安,心血不静,阴阳失调,营卫失和,阳不入阴而导致失眠。中医在检查失眠时,也是通过辨证来判断的。

  ●辨脏腑:失眠的主要病位在心,由于心神失养或不安,神不守舍而失眠,且与肝、脾、胆、胃、肾的阴阳气血失调相关。如急躁易怒而失眠,多为肝火内扰;脘闷苔腻而失眠,多为胃腑宿食,痰浊内盛;心烦心悸,头晕健忘而失眠,多为阴虚火旺,心肾不交;面色少华,肢倦神疲而失眠,多为脾虚不运,心神失养等。

  ●辨虚实:失眠虚证,多属阴血不足,心失所养,临床特点为体质瘦弱,面色无华,神疲懒言,心悸健忘,多因脾失运化,肝失藏血,肾失藏精所致。失眠实证为火盛扰心,临床特点为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溲赤,多因心火亢盛或肝郁化火所致。

  失眠实证宜泻其有余,如疏肝解郁、降火涤痰、消导和中。失眠虚证宜补其不足,如益气养血、健脾补肝益肾。在泻实补虚的基础上安神定志,如养血安神、镇惊安神、清心安神,配合精神治疗,消除紧张焦虑,保持精神舒畅。

联系邮箱:503-951-319@qq.com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栏目分类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Copyright © 2013-2025 www.7991.org 91健康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09007182号-3

鄂公网安备 42098202000061号

健康是快乐之源,健康心得体会网站www.7991.org 91健康网不属于任何医疗机构、品牌、公司等商业机构,为个人及健康爱好者对健康养生的经验、体会心得日记。

Top